從年初的生成式AI到不久之前的室溫超導狂歡就可以看到,顛覆式的技術與產品突破,是各個企業夢寐以求的方向;即便是在技術相對較為成熟的家用空調領域,從溫濕調控到空氣調節的功能化創新是近年來很多企業著重發力之處;所以,集成化、個性化、定制化等等各種讓人眼花繚亂的詞匯充斥在輿論傳播的每個角落。
但是,用戶端空調產品基礎功能的訴求卻一直沒有弱化,反而得到了再次提升,尤其是在厄爾尼諾現象依然在擴大的環境下,空調的制冷能力于甚囂塵上的概念熱炒下得到了進一步的凸顯。
企業已經洞察到了用戶需求的漸趨理性,對超高溫制冷能力的提升是近年來各個空調工廠產品競爭力之一,在這方面格力又一次成為了行業的主導者。格力推出的第二代“冷酷外機技術”,不夠可以實現60℃至65℃高溫環境下的穩定制冷,同時還構建了空調行業的高溫空調產品矩陣。
環境與工況惡化凸顯超高溫制冷痛點
惡劣的環境對家用空調的制冷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與此同時,由于建筑條件的千差萬別,現有存量市場中很多空調室外機的工況條件不盡理想,在超高溫環境下,空調出現熱保護停機經常發生,用戶對空調產品制冷能力再提升的訴求成為了一種普遍痛點。
針對這種狀況,主導及主流空調品牌幾乎都推出了超高溫制冷技術及相應的產品。據筆者調研發現,這些企業的高溫制冷技術覆蓋了從60℃至69℃,只是,有些企業只是應用在一部分產品上,有些企業甚至只有技術并沒有相應的產品配置。
創新三大換熱系統科技突破高溫制冷極限
據了解,格力此次推出的第二代“冷酷外機”,是以智能化、系統化、綜合化的技術方式,突破空調超高溫制冷的禁區,能夠實現室外機在工況溫度達到65℃的惡劣條件下依然持續穩定制冷,而這種強勁制冷能力的背后,是格力自主創新的三大換熱系統控制科技。
這三大系統科技分別是創新風道系統、階梯式多通道微孔導熱系統、G Auto-Tuning溫控系統。其中,創新風道系統是仿真氣流渦旋格柵搭配優化軸流風葉,使其更大限度地貼合出風氣流流路,在做到降阻降噪的同時,提升整機對流換熱效果,換熱風量提升了140m3/h,約為6.2%。
第二代格力冷酷外機通過采用小型化高效壓縮機,提升壓縮機性能的同時,實現壓縮機腔的縮小;同時,風葉尺寸占比增大,優化軸流風葉,搭配獨特的仿真氣流螺旋格柵和格柵輻射筋條徑向角動態設計,締造出格力特有的創新風道系統。
而階梯式多通道微孔導熱系統是指通過科學的多微孔設計,打造出格力獨有的階梯式對流換熱風道,將傳統的被動進風,改為主動散熱。階梯式對流換熱風道,既實現對外機零部件全覆蓋,保證了外機的防水、防蟲性能,也能有效加強空氣對流散熱,更能有效降壓散熱,提升散熱效率,進而達到換熱效率的提升。
而G Auto-Tuning溫控系統能夠在極端高溫環境下使空調智能感應并主動優化產品運行的邏輯,可有效保證外機系統的穩定與室內的制冷效果。也就是說,在此系統科技的加持下,空調可實時檢測外環溫度,智能調節內風機轉速,聯合控制外機運行狀態,保證當室外溫度在65℃時室內依然可以享受清涼。
值得一提的是,與很多空調企業將超高溫制冷技術應用、及作為一種極限運行值作為傳播手段所不同的是,第二代格力冷酷外機及相應的技術,是作為普及型解決方案應用以“冷靜系列”的多系列化的產品上。
構建行業內的高溫空調產品矩陣
盡管各個企業在空調產品上的附加值越來越多,需求側以場景和功能為軸線的細分化賽道也越來越豐富;但是從用戶對空調產品本身的使用和體驗價值出發,快速、穩定、高效、低噪的制冷依然是衡量空調產品競爭力的根本標尺,這也是為什么眾多空調品牌競相在超高溫制冷能力提升方面投入資源的原因所在。
據了解,格力目前已經在24款掛機產品上搭載了第二代“冷酷外機”,這些掛機產品全部支撐60℃的高溫制冷,其中有五款機型還支持65℃環境下的制冷,而且已經應用第二代“冷酷外機”的掛機均為一級能效產品。
而在柜機領域,使用第二代“冷酷外機”的格力柜機產品達到了21款,這些一級能效的變頻柜機也都能夠在60℃高溫環境下實現穩定制冷。
以創新三大換熱系統支撐起的“冷酷外機”還只是格力在超高溫制冷技術布局上一個方面,除此之外,格力還通過在其他方面的技術和功能創新給消費用戶締造更為舒適的制冷體驗。
以冷靜王+系列為例,該產品還搭載了送風技術,即360度運動大導風板,配合第二代“冷酷外機”,可有效避免冷風直吹,并低噪運行。事實上格力“冷靜系列”一直承載著格力的制冷科技使命,歷經二十多年不斷更新迭代,千萬用戶的口碑歷練;在勁涼、舒適、低噪等維度持續技術創新,該系列產品早就在國內市場樹立了“高溫空調”旗幟。
還有新一代的睡眠空調、新一代的睡眠空調(格力·星宇、格力·星夢、格力·星海)、時尚布藝空調(時光序柜掛)、鮮氧新風空調、以及兒童空調智慧鳥、老人空調馨天翁……格力通過布局“冷酷外機”,滿足不同消費用戶群體和場景下的制冷需求。